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但是中國經濟的韌性凸顯。房地產作為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和“壓艙石”,表現超出預期。“十四五”期間,房地產行業的風險作為現階段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之一,如何抑制房地產泡沫風險、促進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成為了社會各界熱議的焦點問題。
在12月21日舉行的《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20-2021)》發布會上,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研究員倪鵬飛認為,在加快房地產市場基礎制度和長效機制建設方面,應當以開征房產稅帶動長效機制的建設,尤其是在一些熱點城市和“炒房”屢禁不止的城市,率先加快試點房產稅。他表示,中長期來看,中國要爭取在“十四五”期間能夠開征房產稅。有些人擔心征收房產稅會帶來市場的波動,這個問題可以通過有效的制度設計和系統方案來避免,比如先征交易稅,再用20年的時間就可以達到全覆蓋。 參與討論的專家學者建議,當前中國城市化仍然處于加速期,要堅持房地產調控不動搖,把握好調控節奏,完善“一城一策”的全國市場監管體系,還要完善全國住房、土地、金融等數據庫以及監測制度。短期內,可以考慮推廣構建省內一體化聯網調控體系,強化省級監管責任,再逐步過渡到對城市群的協同調控,或者是跨區域的協同調控。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何德旭在發布會上表示,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整頓租賃市場秩序,規范市場行為,對租金水平進行合理的調控。中國住房租賃市場發展不規范,在近期體現為一些行業亂象,如“蛋殼”暴雷事件,嚴重損害了租客、房東的利益。“未來要重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從供給端發力,來解決問題。在土地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土地供應要向租賃住房建設傾斜,意味著國有和民營企業都應該發揮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