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國家衛健委副主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曾益新表示,目前,我國免疫規劃專家咨詢委員會已經制定了統一的新冠疫苗接種方案,將通過有序開展接種,符合條件的群眾都能夠實現“應接盡接”,逐步在全人群構筑起免疫屏障,來阻斷新冠病毒的傳播,使新冠肺炎疫情能夠得到徹底控制。 3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新冠病毒疫苗附條件上市及相關工作情況舉行發布會。 會上,曾益新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統一部署下,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按照五條技術路線,同步開展疫苗的研發和攻關工作,相關疫苗研發企業、科研單位、醫療機構、疾控機構,實驗動物的研究機構,以及審評審批機構,遵循人民健康至上的理念,發揮我國制度優勢。大家攜手共進,共同努力,共同拼搏,創新工作模式,為我國的新冠肺炎疫苗研發作出了重要貢獻。 4月2日,全球第一個新冠滅活疫苗獲批開展Ⅰ、Ⅱ期臨床試驗,到6月23日,全球第一個啟動Ⅲ期臨床試驗,再到6月24日,經過嚴格的程序,依法依規審批開展緊急使用。再到7月份以來,多個疫苗陸續到境外去開展Ⅲ期臨床試驗。再到今天第一個疫苗附條件上市,我國的疫苗研發工作始終處于全球第一方陣。在疫苗研發生產過程中,中國始終把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放在第一位。 曾益新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不遇的傳染病大流行,全球的疫情形勢依然嚴峻。雖然我國一些防控已經取得了戰略性成果,但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依然很大,最近境內又陸續發生幾起散發性疫情。為了保護高風險人群,今年6月份,按照依法依規批準的《新冠病毒疫苗緊急使用方案》,中國采取小范圍起步、穩妥審慎、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則,在充分的不良反應監測和應急救治準備的前提下,對高風險人群開展了新冠疫苗的緊急接種。到11月底,累計接種超過了150萬劑次,其中約6萬人前往境外高風險地區工作,沒有出現嚴重感染的病例報告,疫苗的安全性得到了充分證明,有效性也得到了一定的驗證。 冬春季節是傳染病暴發的最常見時期,為了防范冬春季節的疫情暴發,也為了有效保護冷鏈物流人員、海關邊檢人員、醫療疾控人員、公共交通人員,以及農貿市場、海鮮市場等一些感染風險相對比較高的人群,中國于12月15日正式啟動了我國重點人群的接種工作。半個月來,全國重點人群累計接種已經超過了300萬劑次。在接種工作中,中國建立了完善的接種點設置規范、接種人員嚴格的培訓、受種人員的篩查、不良反應的監測、應急救治以及嚴重不良反應的專家會診等一系列制度,來確保接種工作安全順利。這次的300萬,加上之前的150萬,充分證明了中國的疫苗安全性良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