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集合信托市場募集情況如何? 12月25日,記者從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了解到,12月14日到12月20日這一周,集合信托成立規模依舊處于相對高位,不過連續三周的下滑顯示出市場似乎有所降溫。 募集規模連續三周下行 記者注意到,盡管上周集合信托發行市場略有回暖,發行規模保持小幅增長,但成立市場持續遇冷,募集規模繼續下行。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數據顯示,上周共有231款集合信托產品成立,環比增加9.48%;募集資金168.61億元,環比減少9.06%。 盡管從規模來看,成立規模依舊處于相對高位,但連續三周的下滑顯示出集合信托市場有所降溫。 用益信托研究員喻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數量來看,產品成立數量持續上行,產品平均募集規模下滑,可見資金募集情況并不樂觀。 “而投資者對信托產品大量投放反應平淡的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喻智進一步指出,一是市場風險仍然高企,而產品收益相對較低,投資者情緒偏謹慎;二是年末銀行等機構同期推出較多的短期高息理財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資金。 整體來看,上周集合信托發行市場中,金融、基礎產業、房地產三大類產品三足鼎立,發行規模分別為133.48億元、110.88億元和80.06億元。 “盡管房地產和基礎產業等傳統業務領域產品占據上風,但集合信托產品的優勢已相對不足,信托公司需要投放更多高收益的優質產品吸引投資者。”喻智進一步分析稱。 某北方地區大型信托公司財富管理部門工作人員李冰(化名)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據其觀察,今年以來信托投資者普遍采取較為謹慎的態度。決定是否投資信托產品的原因大致有幾個,考量公司背景及其近年來發展情況、相關項目是否可靠等。 “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逐漸意識到,投資信托產品前要好好考量,并不是一點風險也沒有。”李冰表示。 基礎產業信托空間大 在各投向領域中,上周金融和房地產兩大領域的產品募集有所下滑,其他各投向領域增長不一。 具體來看,上周金融類集合信托募集資金67.63億元,環比減少2.91%;房地產類信托的募集規模37.69億元,環比減少20.28%;基礎產業類信托募集資金20.72億元,環比增加2.41倍;工商企業類信托募集資金23.96億元,環比增加56.95%。 可以看到,上周基礎產業類產品募集大幅增長,但房地產類產品繼續下滑。 對于地產信托未來的發展,有不愿具名的信托行業從業人士告訴記者,從單家信托公司來講,可能會越來越傾向于股權投資,這也是長期投資的一種,但考慮到信托產品一般存續期限在兩年左右,并且這也是投資者比較習慣的時間長度,股權投資相關項目或可能在合適的時間點逐漸尋找退出的路徑。 在喻智看來,房地產類信托因“房住不炒”的宏觀調控而收緊,預期明年監管對房地產業務不會放松;而盡管基礎產業類信托多因貨幣政策寬松下融資成本下行且地方城投多轉向債市融資而規模持續下行,但隨著經濟復蘇、貨幣政策恢復常態,明年基礎產業信托或有較好的展業空間。 有分析認為,未來基礎產業類信托的模式會逐漸發生改變,比如PPP模式、參股模式、股權債權混合模式、產業投資基金等。 金樂函數信托分析師廖鶴凱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基建信托業務還是會持續地作為信托公司的主要業務構成。未來,在一些政策鼓勵的新興領域,信托公司可以發揮其業務靈活的優勢在項目前期介入。 “目前,非標轉標在加速進行,如果信托想要更加凸顯中長期資金供給者的角色,還需要在標準化產品領域占有更多的份額。”廖鶴凱進一步指出。 |
|
||
|